第二篇:專業音響系統分類
謝祥永
一、何謂「專業音響」
「專業音響」可以有廣義與狹義的定義。
廣義的專業音響是指:「以認真的態度所設計生產的音響器材」。沒有一種產品不需要專業的投入,尤其許多高單價的家用音響設備,其設計之精巧、用料之精細、做工之精緻、音色之精美,將其稱之為「專業」是實至名歸。
狹義的專業音響是指:「用在公共場域或業務用途的音響器材」。這也就是一般所稱呼的「PA音響」PUBLIC ADDRESS公共廣播系統。這類的音響用途廣泛,其功能、品質與價格因用途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,但它們有一個共通之處,就是在長時間使用的情形之下,還必須能夠提供穩定一致的品質。
「教會音響」是屬於狹義的專業音響。專業音響因使用的功能不同,而有各種不同的型態。同樣的,教會中使用的音響也因為聚會型態不同,而有不同的需求。必須確實瞭解教會的需要,才能幫助教會建構完整的音響體系,這當中要從認識專業音響系統開始,才可以瞭解自己教會的需求,才可以跟音響廠商溝通對話。
二、專業音響的種類
本文大略將專業音響分為10大系統,是從音響的使用環境或是功能去劃分的,例如:雖然工廠與機場是完全不同的環境,但是它們音響系統的工能與目的是一樣的。
1、Hi-Fi音響、家庭劇院
2、KTV、卡拉OK
3、百貨公司、工廠、機場、遊樂場
4、教室、會議室、會議中心
5、多功能表演廳
6、俱樂部、舞廳
7、電影院
8、體育館、運動場
9、錄音室
10、戲劇院、音樂廳
第1類:Hi-Fi音響、家庭劇院
Hi-Fi是指「高傳真」,但現在已經是家用音響的代名詞了,Hi-Fi音響從幾千元的組合式音響,到數百萬元的Hi-End音響都有。
家庭劇院(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「家庭電影院」)顧名思義,就是能夠在家裡呈現出電影院中,影音立體效果的音響與影視系統,它比Hi-Fi音響要多使用一組「環繞解碼器」或是「環繞擴大機」,加上整組「環繞喇叭」、「中央聲道喇叭」、「重低音喇叭」,搭配高畫質的「大尺寸電視」或「投影機」。
第2類:KTV、卡拉OK
提供使用者可以跟著伴唱音樂唱歌的音響系統。
KTV使用在封閉空間,大約供4-20人使用。 卡拉OK使用在公共空間,所以音響播放功率要比KTV大上許多。KTV、卡拉OK都必須使用「伴唱機」,伴唱機的功能可以讓預先錄製好的伴唱音樂,與使用者的歌聲結合在一起,再搭配影像與歌詞讓使用者來盡情高歌。早期的伴唱音樂是儲存於錄音帶之中,現在都進步到以電腦硬碟來播放,無論重複使用多次也不會影響影音品質。一般來說,KTV、卡拉OK不會使用等級太高的專業器材,尤其是KTV,等級甚至都比家用音響還低。KTV、卡拉OK重視的不是清晰的原音重現,要的是具有修飾能力的過量「迴音ECHO」,這樣任誰來唱歌都不會太難聽。
第3類:百貨公司、工廠、機場、遊樂場
這些場所要能提供清晰但是沒有侵略性的背景音樂,在語音廣播時,系統能夠自動降低或切斷背景音樂的播放。這類的廣播都使用低承受功率的喇叭,通常介於5-20瓦之中,按照喇叭聲音放射角度計算,遍佈整個使用空間。由於這類的場地很大,擴大機必須使用高壓輸出的方式(通常是將擴大機輸出訊號昇壓到100伏特),才能將音響訊號送到數百公尺、甚至數千公尺外的喇叭,若在戶外則使用防水的戶外號角喇叭,有些產品將戶外喇叭設計成石頭的樣子,可以跟庭園造景互相結合。這類的系統頻率響應不高,不重視高頻與低頻的表現,而是要能夠清楚傳遞訊息。多數的系統能夠以電腦控制,針對特定區域做廣播。特別一提的是遊樂場,有些室內主題樂園的音響效果,必須表現的跟劇場一樣逼真。
第4類:教室、會議室、會議中心
教室有大有小,但是不外乎能夠提供講員授課的需要,必須搭配投影系統、電腦資訊系統等設備,音響系統可大可小,就看使用單位的預算與用途。
會議室通常以配以橢圓行的桌面,搭配專業的「會議麥克風」系統,通常主席所使用的「主席麥克風」具有優先發言權,可以切斷發言中的「列席麥克風」的聲音。
會議中心的規模類似大型的禮堂,就像大家看到的立法院,主席區與演講台跟列席區呈現面對面的關係,以利演說者發言。這類的系統除了會議功能外,還會搭配多國語言翻譯系統、選舉投票系統等。音響系統也是可大可小,就看使用單位的預算與用途。
第5類:多功能表演廳
這類的場所多為各縣市文化中心的表演館、大學的表演館等,它們的必須滿足各種型態的聚會,從交響樂團的古典音樂、縣市長選舉的政見發表會、熱門搖滾演唱會、舞台話劇舞蹈表演等等。所以這類場所的音響系統都不能太差,48軌的混音機MIXER是必要的配備,多聲道系統的音響、全數位式的專業舞台燈光系統、布景吊架系統、升降布幕、超高亮度的投影設備等等。為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,有些館場還可以調整室內的音響擴散、吸音功能以及殘響時間。
第6類:俱樂部、舞廳
俱樂部或飯店宴會廳需要頻率響應平坦的音響,讓人可以舒適的進行社交活動,有現場演唱的需要,但不能太吵雜,以免干擾用餐進食。
舞廳需要強烈的重低音效果,加上耀眼的電腦燈光特效,造成影音的炫麗世界。舞廳使用一種特殊的「DJ混音機」,與一般混音幾功能不同的是,它只有2或4組輸入,也不像一般的混音機有許多音質等化與輸出選擇功能,因為DJ混音機只播放「成音」,也就是錄製好的音樂,如:CD或唱片,所以不需要對音質再多做潤飾。若是這類場所有現場演唱,則仍然需要一套功能齊全的混音設備。
第7類:電影院
電影院必須具備環繞音場的效果,需要高品質的音響,由於主聲道喇叭放在螢幕的後面,會造成中高頻在穿透螢幕時的衰減,所以必須要做出中高頻的補償等化處理。目前最先進的電影環繞系統為DTS、SRD、SDDS。THX是一種針對電影院硬體的認證標準。iMAX指的是3D立體電影播放系統。
第8類:體育館、運動場
密閉的體育館,空間大且空曠,建築材料又多為不吸音的材質,常造成迴響過長,聲音混濁的現象,故多在建築物頂端以陣列式喇叭系統,讓一組窄角度的中高音號角喇叭,針對一個區域進行音場涵蓋。
開放式的運動場在聲學處理上,比封閉式的體育館容易,但要讓數萬人清楚聽到廣播則是另一個令人振奮的挑戰。運動場也常常舉辦戶外演唱會,這種情形多是另行找音響出租公司進行舞台、電力、音響、燈光的架設,要注意舞台距離後方觀眾太遠,後方的輔助喇叭系統必須有聲音延遲的設計。
第9類:錄音室
這個領域的範圍很廣,小從個人工作室,大到唱片錄音室。
小型的個人錄音工作室多採電腦硬碟,或是平價的DAT、ADAT錄音,比較沒有經費處理房間的聲場,至多在牆壁天花板貼貼吸音泡棉。個人錄音室多為音樂錄製,所以重視音樂錄音的品質,由於個人工作室的經費有限,投資在優質的麥克風,是最為聰明的選擇。
廣播錄音室是為了錄製廣播節目,有電台錄音室、攝影棚的副控室、配音室等,比較不需要錄製現場音樂,主要以說話錄音為主,再配上CD背景音樂。
唱片錄音室是錄音室中最豪華壯觀的,錄製古典音樂與熱門搖滾樂都有不同的空間可供選擇,在室內聲場的處理皆採浮動地板、天花板設計,每一吋空間都經過仔細計算,以求得最好的錄音效果。控制室中的混音機動則2000-3000萬元,48軌的數位盤式錄音座也都在300-600萬元之間,隨便一支麥克風都要5-20萬元。
後製作處理錄音室是CD出產前的最後一關,讓每一首曲子有一樣的品質,許多低成本的CD因為少了這個步驟,聽起來就是怪怪的。
第10類:戲劇院、音樂廳
音樂廳講究的是「自然發聲」,所以即便場地空間很大,也不會藉助音響來擴聲。但它們仍然有廣播的需要。音樂廳是最講究音質的場所,所以即便是不需要龐大的音響系統,但仍然需要音響有清晰細膩的音質,以滿足最挑剔的耳朵。
演唱西方傳統歌劇不需要音響,但戲劇院仍然會演出「音樂劇」、「舞台劇」、「話劇」、「舞蹈」等需要藉助音響發聲的表演,所以音響設備等級必須是最高等級的。
三、教會需要的音響
上述分類並非是絕對的,器材等級的要求,端看預算經費與業主對音效的重視程度。筆者曾親眼見過有些電影院使用的喇叭箱,是由木工師傅自行拼裝的,常見到多功能表演廳使用等級極為低劣的器材。
瞭解了音響器材在不同環境,或是不同功能中的系統介紹後,可以知道教會需要的音響系統為第3、4、5、9類。
第3類:用在教會的走廊、川堂、餐廳、戶外空間。
第4類:用在主日學教室、會議室、小型的副堂
第5類:用在大堂、副堂。
第9類:用在錄音室、敬拜團練團室
當然沒有辦法給予絕對的劃分,大堂也可以按歌劇院的理念來設計,餐廳也可以有俱樂部等級的設備,小型的副堂也可以有電影院的效果,美國許多大教會簡直就像是一間巨型體育館。
最後要注意的是,室內聲學的處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比如說您的教會崇拜音樂模式走的是「流行搖滾風格」,那室內就不能以「拋光花崗石」與「大型落地彩繪玻璃」為設計主體。要跟你們的建築師與室內設計師充分討論室內空間的聲音響應,這在教會音響的表現上佔了三成以上的影響力,必須要給予絕對的重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